10月12日,2025年“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”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拉开帷幕,河海大学成为这项青春盛事的启动地。苏超赛场上不仅是专业运动员的竞技舞台,更是普通人挥洒热血和坚守梦想的地方。记者在赛事间隙采访了部分参赛球员、教练和赞助商,从他们多元的人生经历中,看到了当代青年如何以热爱为引擎,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,也见证了足球精神与城市温暖如何交织在梦想的跑道上。

青春之歌|热爱为灯,苏超里的平凡旋律

17岁门将严子航:

怀揣理想,用行动点亮青春的足球梦

严子航,17岁,目前是苏超盐城队的一员,也是盐城东台市三仓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。年纪轻轻的他,因在赛场上的出色表现迅速走红。对于人生的下一步,他的目标更加明确,那就是考入河海大学,在兼顾文化学习的同时,也为自己的足球生涯开启新的篇章。

早在初中时,严子航就被河海大学优异的学术实力和出众的足球氛围吸引。“河海大学是我的奋斗目标,特别是它的足球专业全国领先,当时心里就想着,有一天要代表河海踢出自己的风采。”他说,正是校友的亲身讲述,让他对河海大学的了解更显具体。今年来到河海校园,他感慨万分:“这次来看,不只是参观,更是带着学子身份的憧憬,离梦想又近了一大步。”

严子航的成长不仅体现在学业与志向上,也同样体现在赛场上。初登大场面的比赛中,他虽有失误,但很快调整心态,凭借顽强的精神守住城门,这场比赛也成了他与自己较量的重要节点。“失误是开始,但调整是成长。”即便赛事安排紧凑,他仍没有忽略学业,通过学校老师随队辅导,每一分每一秒都被严格分配。他始终坚信:“梦想需要努力,并决心为明年的高考和更大的赛场拼尽全力。”

淮安队球员陈志权:

草根队的带头人,为青年足球播下希望

在苏超的绿茵场上,淮安队一直是一匹“黑马”。没有职业背景,队伍却因不懈的拼搏气质在强队夹击中赢得一片天地。陈志权不仅是一名执着的球员,也是草根队伍中青训的核心人物,他理解“拼搏”不仅关乎团队的胜负,更是点燃下一代热情的基石。

在陈志权眼中,淮安不仅是一座城市,更是队员们共同的精神支柱。“对家乡的归属感是支撑球队信念的重要力量。”他大胆推进青训理念,“如果不让孩子从小爱上足球,未来就没有扎实的基础。”他的青训模式尝试将重点放在最初的兴趣激发上,为淮安乃至更多地区播种足球的希望。

镇江队球员许俊杰:

以双重身份守护热爱,书写属于普通人的光芒

作为一名“白天是空调修理工,晚上是绿茵场运动员”的双身份者,许俊杰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了热爱的能量。曾是专业梯队成员的他并没有选择放弃足球,而是在苏超的赛场上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热情。从修理工具到绿茵战袍,每一次跨界的奔波都成为他坚持梦想的写照。

“工作和爱好可以兼顾。”许俊杰通过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,只要心中有热爱,就没有什么不可能。这种精神不仅鼓舞了队友,也感染了球迷,成为苏超赛事中最动人的一抹背景。

常州赞助商张敬宇:

从烧烤店到大赛事,一个普通商人的青春挚爱

张敬宇的故事不仅是苏超最“接地气”的注脚,也悄然透露了常州对待青春的开放态度。这位烧烤店的小店主因苏超的契机让自己的事业出圈,客流增加、热度上升,她的努力与城市的关注相辅相成。

在采访中,张敬宇感慨:“常州是一座能让人安家的城市,不排外,有包容。”的确,从消费的友好到就业环境的优待,常州已成为一个富有吸引力的青年聚集地。她相信,正是这座城市的暖意与机遇,让个体的努力更容易发光。

无锡队球员蔡明哲:

从最后一名到四强,基层球员用执着书写逆袭

无锡队的蜕变是苏超赛场的传奇,从积分垫底到打入四强,不是偶然,是这支以普通人为主的团队相互扶持、共同拼搏的结果。蔡明哲是这支队伍里的见证者与参与者,他的坚持不仅仅体现在赛场上,更体现在下班后的训练里。

“跌倒了再爬起来,这就是我们的方式。”蔡明哲认为,逆袭并非凭空而来,而是无数次超越自己的累积结果。如今即将面对更大的挑战,他和他的团队保持初心,期待为球迷争取最大的回报。

青春之歌|热爱为灯,苏超里的平凡旋律

每个普通人都拥有一份特别的坚持,这份坚持在苏超赛场上化作了不懈的拼搏,有人为青春点燃梦想,有人用责任呵护热爱。这不仅是关于足球的故事,更是属于每一个平凡个体的奋斗史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