耐克取得如今的辉煌成就,与乔丹的巨大影响力密不可分。特别是乔丹职业生涯中九次当选全明星票王,他的人气直接推动了耐克市值的不断攀升。即使乔丹早已退役多年,他的个人系列依旧是耐克公司的王牌。然而,回到1984年,耐克当时正处于危机边缘,濒临倒闭。他们孤注一掷,将公司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乔丹身上,同时为了规避风险,还给乔丹设置了三个难度极高的续约条件。让我们回到那个年代,看看这段商业传奇是如何开端的。

菜鸟乔丹如何迎战耐克续约设下的三大难题?

耐克的乔丹系列鞋款从第一双开始,就彻底碾压了老牌霸主匡威。

耐克当时的困境、与乔丹的签约及条件解读

上世纪80年代,匡威是篮球鞋市场上的无冕之王,而阿迪达斯作为新锐崛起,也成为向匡威挑战的重要力量。相比之下,耐克虽然早在1972年成立,但其销售和运营长期不顺,尤其是与球员合作方面屡屡失利。诸如魔术师约翰逊、J博士以及伯德等球星压根不考虑耐克,直接与匡威签约。到了1984年,耐克公司濒临破产,局势已非常紧迫。

乔丹在大学期间穿的篮球鞋主要是匡威和阿迪达斯。

此时,耐克的一位代表——瓦卡罗,恰好与乔丹大学时代的教练史密斯是好友。瓦卡罗观看了乔丹的比赛后敏锐地意识到,乔丹或许是耐克翻身的绝佳机会。当时耐克为乔丹提供了一份年薪25万美元的合同,但乔丹并未接受。这是因为乔丹受哥哥影响,更偏爱阿迪达斯品牌。而阿迪达斯也愿意接纳乔丹,但却表示无法为他设计专属签名鞋。尽管如此,乔丹仍然对耐克提案毫无兴趣。

耐克后来将合同金额提高到50万美元每年,终于赢得了与乔丹一面之约。在面谈时,他们特意制作了一段篮球主题视频,最终成功打动乔丹,双方顺利签约。

这份合约不仅包括基本薪资,还加入了产品销售分成条款。然而,耐克公司也设下了三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:在三年内获得最佳新秀或入选全明星;三年内场均得分达到20分;三年的球鞋销量达到400万美元。这些条件对于当时未成名的乔丹来说压力山大。

匡威的设计在比拼中显得老化,耐克借机发力。

乔丹能否完成这些条件?他的球鞋销量又如何?

上述条件对当时的乔丹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首先,争夺最佳新秀的竞争相当激烈,对手包括奥拉朱旺、鲍维和巴克利等实力派,尤其是奥拉朱旺,其实力在当时已被广泛看好。其次,全明星席位仅有十二人,乔丹面临以赛亚·托马斯、蒙克利夫、丹尼斯·约翰逊以及普莱西等后卫的强大竞争。至于球鞋销量达到400万美元,对一个新秀而言更像天方夜谭。

乔丹后来在全明星扣篮大赛上一举成名,也让耐克乘势提升品牌影响力。

事实证明,乔丹不仅完成了所有条件,还远超预期表现。他在新秀赛季就场均贡献28.2分、6.5篮板、5.9助攻和2.4抢断,力压奥拉朱旺场均20.6分、11.9篮板、2.7盖帽的表现,拿下最佳新秀奖。此外,乔丹全明星票选中获得了60万选票,成功成为东部全明星首发,超额完成了目标。

而最令耐克惊喜的就是球鞋销量。在与乔丹合作的第一年,他们的球鞋销售额便达到了1.26亿美元。这在1983年全年耐克公司销售额仅为三百多万美元的背景下,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成绩。此时,匡威和阿迪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乔丹与耐克的携手崛起。

到了2002年,乔丹的全明星票数在东部仍高居第二,仅次于卡特。

菜鸟乔丹如何迎战耐克续约设下的三大难题?

乔丹的带动效应令耐克获益匪浅,而双方合同仅为五年。为了续约,耐克宣布乔丹品牌将成为耐克旗下独立子品牌,同时设计了专属飞人标志,替代耐克标志。自此,乔丹与耐克的合作更加稳固,并发展至今日。到2019年,乔丹品牌在美国篮球市场已成仅次于耐克的第二大品牌,乔丹每年从中收入高达1.3亿美元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在黄蜂队预算上显得毫不拘束。